日期:2021-12-03
這是手指優秀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別具體寫___,最后總結寫___。
4、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糯竽粗福?/p>
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剖持福?/p>
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侵兄福?/p>
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葻o名指和小指:
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著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已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問問周圍的同學,把字音讀準。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出示自學討論題,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1.自讀課文,填表格。
手指名稱優點缺點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嗎?
4.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兩遍。
5.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四、檢查自學,深化理解
1.學生匯報對自學題中前三題的理解。
2.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讀一讀,想想短文蘊含一個什么道理?
五個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簡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個懶腰,有氣無力地說。
“難道我就不累嗎?”大拇指的這句話被不服氣的食指給聽到了,“我的腰都累彎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這是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小主人玲靈的手指在談話!
它們的對話,被高個兒的中指,纖細的無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聽到了,于是五兄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唉!”大拇指又嘆了一口氣,說道,“要數最累的,那這冠軍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學習壓力大,作業繁多,每次小主人寫作業,我倆都要用力地捏住筆頭,跟著小主人不同的作業和要求旋轉,有時是中文漢字,有時是英文字母,有時是數學符號,有時是美術風景……把我們倆轉得頭暈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幾個小時。瞧,我倆原先圓凸凸的表面,都被壓扁了。”
...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黃、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里特點的。
三、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啟示的習慣。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先組織學生通過回顧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交流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樣的啟示。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組互相檢查讀書情況,同時給出評價等級
讀書的要求是: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流利、自然流暢、不重復。
[設計意圖]: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養成就是在每課書的朗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學生的語感也與良好的朗讀習慣有直接關系,而就文本解讀這個角度,反復朗讀,可以其義自見。所以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常見的基本形式,是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奠基的訓練。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
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進行概括
要求用“先……接著……最后……”等表示連接作用的詞語概括,找出對應文章的自然段。
[設計意圖]自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學生閱讀能力最基礎的一項,有條理地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概括主要內容,可以兼顧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作者謀篇的匠心所在,從閱讀的學習寫作。
三、細讀課文,了解手指特點,感悟蘊涵的道理。
闡明:團結就是力量
1、自由讀課文,歸納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么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
2、交流讀書所得,喜歡哪根手指,就談哪根手指。
[設計意圖]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五根手指的樣子及其性格,能夠更加一目了然,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更加清晰。事實上,只有學生首先理解了文本要表達的內容,才能夠準確深刻地體會其內在作者要傳達出來的情感與思想。
3、交流過程中隨機指導朗讀,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把朗讀作為一個支點,拉動對課文形式的感性認識,從而培養寫作,拉動語言的積累,從而提升語感,拉動思維的深入,從而受到人文的熏陶。
四、閱讀連接
1、配樂朗讀課后小詩《手》
2、推薦閱讀豐子凱的資料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課文的小天地,一定要開放學生的視野,巧妙鏈接。簡介豐子凱,便于學生知人認世,全面了解作者和他的藝術成就,從而激起閱讀其他作品的興趣,而且能夠埋下做人目標的種子,這就是“大語文”的魅力所在。
五、擴展延伸,模仿運用
小練筆: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官,有一個相聲曾經講了五官爭功的故事,請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寫五官中一官的一個片斷。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五個手指。
3、學習保護手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巧虎碟、硬紙板做的“大手”、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用“大手”做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手
a、教師出示“大手”,邊揮動邊說兒歌《手指歌》,引起幼兒認識手的興趣。
b、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每人有幾只手?你的小手上都長著什么?啟發幼兒手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
師幼共同小結:我們都有兩只手,共有十個手指頭。我們的手指不僅不一樣長,而且不一樣粗。手指上還有指甲。
2、觀看巧虎碟
3、引導幼兒進行指偶表演,認識每個手指的名稱。
a、教師套上指偶進行表演,依次介紹手指的名稱。
教師:我們的手指兄弟長得不一樣,名字也不一樣。“我長的又粗有矮,叫大拇指;我站在大拇指的旁邊,我叫食指;我的個子最高,我叫中指;我長得又瘦又小,我是小指;剩下的我沒有名字就叫無名指。
b、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手指操:手指兄弟跳跳舞,大拇指點點頭,食指彎彎腰,中指碰碰無名指,小指扭一扭。
4、師生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手。
5、師生總結。
《五年級下冊語文牧場之國教案》:五年級下冊語文牧場之國教案第1篇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教學設計》: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教學設計第1篇 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使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2.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說出自己了解的大人們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現出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3.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耳
《小學語文跳水教案》:小學語文跳水教案第1篇 教學目的:《跳水》第二課時教案范文 1、理解事情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理解跳水為什么是唯一解救的辦法?! 〗虒W過程: 一、復習 這一段告訴我們為什么?板書:放肆(果)取樂(因)?! 《?/p>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