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3
這是漁家傲秋思教學設計優質課,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課前預習布置:
1、標注不認識及讀不準的字音;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將詩歌翻譯寫在書上;
3、讀熟并背誦,課堂要默寫檢測。
二、課前準備:
1、上課前5分鐘:所有同學拿出聽默本,默寫《漁家傲 秋思》,并叫兩位同學在黑板上默寫,要求字跡認真,書寫工整。
2、老師巡查默寫情況,了解每個同學完成背誦作業的程度,并對優秀學生及時提出表揚,默寫完成的同學可以照著書本自行為自己批改,等待黑板上默寫完成后,檢查黑板上所展示的詩詞是否有錯,發現錯誤后自行上臺用紅色粉筆改出。
3、完成默寫后,全班準確齊讀一遍,注意正確字音和字形。
三、新課講授:
1、請一位同學來解讀題目《漁家傲 秋思》。
生:“漁家傲”是詞牌名,規定詞的形式,包括字數、句數和押韻,“秋思”是題目,揭示詩歌主要內容,點明這首詩是寫秋天的思念的。
師:回答得非常全面,解讀的很到位,可見老師平常講課時他聽得很認真,筆記做得很詳細,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并請不知道的同學將筆記記下來。
2、題目聯系拓展:
師:自古“女子多傷春士多悲秋”,古人在詩詞里寫了許許多多關于“秋”的詩句,提到“秋思”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被譽為“秋思之祖”的誰的什么詩?還有一首歌詠秋天的“另類之作”是誰的什么詩?
生:被譽為“秋思之祖”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另類之作”的是唐代劉禹錫的《秋詞》。
師:回答得非常漂亮,能夠及時聯想到我們所學過的詩詞使知識融會貫通起來,那我們全體同學都能夠背誦這兩首詩嗎?(學生背誦)
3、作者介紹:
師:這首詞的作者范仲淹我們并不陌生,八年級下冊曾學過一篇他的千古名篇叫?其中廣為傳頌的句子是?
生:《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師:那我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回顧一下關于作者的相關知識。
生: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岳陽樓記》字逸飛,號文正,謚號“文正”傳有《范文正公集》于世。
師:非常清晰準確,對于古代作者,我們需要記住朝代,文學史地位,代表作及字號。
4、詩歌大意理解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生讀后)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將詩歌翻譯寫在了書上,現在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及譯文理解詩歌內容,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分鐘后全班交流。
?。?分鐘后)請大家提出你對詩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無人舉手)大家可要抓住機會提問哦,如果沒有人舉手,就意味著你們都理解了,沒有問題,那老師就要提問你們了,要是被我問住了,你們可是要領罰的呦,所以抓緊時機趕緊問?
生:“衡陽雁去無留意”為什么“雁去無留意”?
師:有沒有同學能幫助他呢?
生:意思是衡陽的大雁向南方飛去,沒有一點逗留的意思,這說明邊塞天氣極其寒冷,大雁都不愿意多逗留一會。
師:回答得真棒,這里說明邊塞的環境惡劣,氣候極寒。
生:“濁酒一杯家萬里”中的“濁”我覺得可以改為“斟酌”的“酌”,因為,這個“酌”有“喝酒”的意思“小酌幾杯”,在這里應該是“喝酒”
師:這個問題有新意,有沒有同學能夠解釋一下?(無人舉手)我們這位同學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他的問題將同學們都問住了,那么老師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大家來聽聽看是否認可?古代的“濁酒”就是米酒,用米發酵做成的酒,也就是現在我們喝的醪糟,醪糟大家都見過,比較渾濁,所以形象的稱之為“濁酒”最主要的是濁酒是老百姓們都能喝得起的酒,是最常見和普通的酒,在這里戍守邊塞的都是平民百姓,遠離家鄉在外征戰,所以喝“濁酒”來聊以慰籍思鄉之情。
生:“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個典故中的主人公是誰?
師:有沒有那位同學可以博古通今的?
生:是西漢時期的大將軍竇憲,他率領部下抗擊匈奴,追至燕然,在一塊大石上記功而返。用來比喻建功立業。
師:此處應該給他響起掌聲(生鼓掌),他的知識面很廣,可見平時是個愛看書的孩子。
生:“羌管悠悠霜滿地”怎么理解?
師:這一句誰能夠幫他解釋?
生:“羌管”是邊塞特有的樂器,“悠悠”是指聲音凄涼,“霜滿地”是說秋天地上有霜。
師:解釋得很詳盡精確,我覺得這里的“霜”除了點明了季節是秋季之外,是不是還暗含了月光如霜一般灑滿邊關呢,所以后文有“人不寐”大家認同嗎?(生點頭)
生:“將軍白發征夫淚”怎么翻譯更合適呢?
師:這個問題暗含了此句中的一個修辭,哪位同學能夠準確地翻譯一下呢?
生:這句用了互文修辭,應翻譯為將士們都已生出了白發,留下了思鄉的眼淚。
師:真棒,翻譯得很準確,那么生出了白發說明了什么,這“淚”緣何而起又為誰而落呢?
生:白發說明戰爭時間之長,說明他們想家卻不能回而發愁,愁白了頭。
師:說得真好,這白發因戰爭持續時間久而生,古詩中有“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見戰事持續時間長,為有家不能回而發愁,也為何時能打敗敵軍,怎樣擊退敵人而愁,更為不知何時才能歸家而愁!
生:眼淚因思念家鄉而起為自己而流。
師:如果沒有戰爭,會不會有離別,會不會有思念,所以這眼淚因戰爭而起,為國為家為己而流!
師總結: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這首詞的.大意我們梳理完了,下面我就這首詩提一些問題,檢測一下大家是否已經全部理解。
5、詩文分析:
師:這首詞中有一個字總體概括了作者所見邊塞景物的特點,是哪個字?
生:“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
師:這“異”和中原相比得出的,那么這“異”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生:表現在“衡陽雁去無留意”大雁早早就南飛了,說明天氣很冷,入冬很快。
師:有沒有相關的詩句可以佐證呢?我們學過的一首描寫邊塞雪景的詩歌。
生:“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生:這“異”還表現在“四面邊聲連角起”邊塞特有的聲音,有風吼,馬嘶,號角,戰鼓等等形成特有的邊聲。
師:說的真好。“異”在“邊聲”
生:“異”還表現在“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是一座古城,而且城門早早的就關閉了。
師:城門關的早說明什么?是天黑的早嗎?
生:戰事緊張,戒備森嚴。
師:大家說的真好,將這首短短數字的詞,解讀出這么豐富的內涵。那么詞的上片主要內容是什么?
生:寫邊塞的景。
師:這景有何特點?
生:渲染荒涼凄清,蕭瑟的氣氛
師:說得真好,那詞的下片主要寫什么?、
生:抒情,抒發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師:僅僅只有思鄉嗎?想家了為什么不回去呢?
生:戰爭還沒有結束,沒辦法回家
師:這種為了國家舍棄小家,有家不能回中又包含什么情感呢?
生:愛國之情和無奈之情。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棒,這首詩就是作者借描寫邊塞不同于中原的景物描寫來抒發將士們舍家衛國思鄉卻不得歸的無奈之情。這首詩就在我們的大家的努力下解讀完了。
教學目標:
1、吟誦默寫;
2、體會本詞意境;
3、旨在培養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4、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
5、與書法、音樂、吟誦相結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師生共同接受熏陶。
教學重點:
1、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
2、飽含深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1、利用聯想、想象、對比等方式培養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2、理解詩詞的意境、意象、用典、內涵。
學法指導:誦讀法、互動法、互問法、點撥法、對比法、以點帶面發散法等。
一、導入新課(5min)
我們知道,文學史上有一種叫做邊塞詩的流派。(此時提問,教師總結,再多媒體展示,學生齊讀,培育家國情懷)比如: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等等。邊塞詞、抗戰詞之濫觴,實自范文正公。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5min)
(先提問,再教師講述)
作者簡介:古今完人。
(1)知羞發奮、斷齏劃粥;
(2)抗擊西夏,建功立業;
(3)慶歷新政,開啟先河;
(4)先憂后樂,天下情懷。
(煩請全體師生起立,大聲誦讀三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背景(點到為止)
自讀欣賞,整體感知(10min)
三、教師深情范讀帶讀,學生分讀,試背誦。
朗讀感情初探
塞下秋來風景異, (詫異驚奇)
衡陽雁去無留意。 (惋惜羨慕)
四面邊聲連角起, (驚悚緊張)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孤苦失望)
濁酒一杯家萬里, (悵惘思戀)
燕然未勒歸無計。 (無奈悲憤)
羌管悠悠霜滿地, (哀怨悲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酸楚無奈)
四、題目講解,簡單解說“詞牌”。
比較閱讀:
(1)題材,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元曲)作比;
(2)境界,與《岳陽樓記》作比;
(3)風格,與后一首東坡居士《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比。
播放古曲《十面埋伏》,展示本人書法作品。
(4)學生提問,教師作答;
(5)教師反問,學生作答(開放式,不求標準,不塑權威)。
五、講解本詞(20min)
1、從表達方式來看,上片描寫(寫景),下片抒情。
總結宋詞上下片的寫作規律:上片一般寫景、記敘;下片一般抒情、夾敘夾議、情景交融。
2、上下片的字眼:上片是“異”,下片是“淚”。“淚”是重點,“異”為“淚”蓄勢。暗中貫穿全詞的感情基調是灰暗的,是“無奈”。
3、“異”在哪兒?后幾句都是。
4、“淚”又緣何?燕然未勒,將軍白發。
5、為何會 “無奈”?朝廷文恬武嬉腐敗無能;詞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大敵壓境,獨木難支;并無勝算,進退維谷。
6、上闋寫景為了什么?烘托渲染寒冷、蒼涼、蕭索、危急、無奈(戰事吃緊、孤立無援)。
7、上片從視覺和聽覺上給讀者以震撼和沖擊;點面結合;四維六合;遠近相宜,立體幾何感受;化用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能不落窠臼沖出重圍。
8、如何巧妙過渡?通過“酒”(參考范之另一詞作《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9、下闋寫出了詞人怎樣的心緒?無奈、愁苦、悲憤、厭戰、思鄉。
10、下片情景交融。
(1)前兩句雄奇:時空交錯;“一”和“萬”對比,巨大的感覺差異,不忍卒讀;“未”和“無”和“不”一詠三嘆,婉轉低回。
(2)后三句哀怨惆悵:“羌管悠悠”,令人腸斷;“霜滿地”,不禁顧影自憐“白發”(英雄末路),堅守孤城,壯志難酬,怎不教人老淚縱橫?
(3)“燕然未勒”,用典(與“羌管”對看); “將軍白發征夫淚”,互文手法。
11、全詞意境:雄渾闊大、悲壯蒼涼。
六、標點符號探討。這是《漁家傲》的正體。上下片的句讀當為三二,非二三。
七、延伸閱讀(4min)
《小重山》
目下神州苦難多。硯臺陪劍懶,黯消磨。庾樓空嘆月蹉跎。天不語,看似夜平和。
舉國太平歌,邊情驚木馬,老廉頗。寸功未立影先駝,心不死,還我舊山河!
練習
課堂背誦默寫本詞,課后試著與后面三首詞粗略對比閱讀。
八、全體起立,誦讀誓詞:“大丈夫當志存高遠,出則憂國憂民,入則為國為民!豈不壯哉?(1min)
九、課后反思
待課后再作總結,是為異日再度教授本詞積累經驗教訓云爾。
十、課程結束
鞠躬感謝大家。謝謝!歡迎諸位批評指正。
感謝你們的青春!感謝你們的陪伴!
《漁家傲·秋思》多媒體展示暨板書設計
一、拓展延伸(5min)
李賀《雁門太守行》:
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二、作者簡介(5min)
范公委實古今完人。
知羞發奮、斷齏劃粥;
抗擊西夏,建功立業;
慶歷新政,開啟先河;
先憂后樂,天下情懷。
(煩請全體師生起立,大聲誦讀三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三、教師深情范讀帶讀,學生分讀,并試背誦。
朗讀感情初探 (10min)
塞下秋來風景異, (詫異驚奇)
衡陽雁去無留意。 (惋惜羨慕)
四面邊聲連角起, (驚悚緊張)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孤苦失望)
濁酒一杯家萬里, (悵惘思戀)
燕然未勒歸無計。 (無奈悲憤)
羌管悠悠霜滿地, (哀怨悲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辛酸痛苦)
四、比較閱讀
1、題材。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元曲)作比:
大與??;公與私。
2、境界。與《岳陽樓記》作比:悲與樂;愁與喜。
3、風格。與后一首東坡居士《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比:
收與放;哀與雄。
五、講解本詞(20min)
1、從表達方式來看:
上片描寫(寫景),下片抒情。
總結宋詞上下片的寫作規律:
上片一般寫景、記敘;
下片一般抒情、夾敘夾議、情景交融。
2、上下片的字眼:上片是“異”,下片是“淚”。“淚”是重點,“異”為“淚”蓄勢。
3、暗中貫穿全詞的感情基調是灰暗的,是“無奈”。
4、“異”在哪兒?后幾句都是。
5、“淚”又緣何?燕然未勒,將軍白發。
6、為何會 “無奈”?
朝廷腐敗無能文恬武嬉;詞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 于危難之間”,大敵壓境,獨木難支;并無勝算,進退維谷。
7、上闋寫景為了什么?烘托渲染寒冷、蒼涼、蕭索、危急、無奈(戰事吃緊、孤立無援)。
8、上片寫景堪稱經典
(1)從視覺和聽覺給作者讀者以震撼以沖擊;
(2)點面結合;
(3)四維六合;
(4)遠近相宜,立體幾何感受;
(5)化用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能不落窠臼沖出重圍。
9、如何巧妙過渡?
通過“酒”(《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0、下闋寫出了詞人怎樣的心緒?無奈、愁苦、悲憤、厭戰、思鄉。
11、下片情景交融。
(1)前兩句雄奇:
(2)時空交錯;
(3)“一”和“萬”對比,巨大的感覺 差異,不忍卒讀;
(4)“未”和“無”和“不”一詠三嘆, 婉轉低回。
(5)后三句哀怨惆悵:
a.“羌管悠悠”,令人腸斷;
b.“霜滿地”, 不禁顧影自憐“白發”(英雄末路),堅守孤城,壯志難酬,怎不教人老淚縱橫?
c.“燕然未勒”,用典(與“羌管”對看);
d.“將軍白發征夫淚”,互文手法。
12、全詞意境:
雄渾闊大、悲壯蒼涼。
13、標點符號探討。這是《漁家傲》的正體。上下片的句讀當為三二,非二三。
六、延伸閱讀(4min)
《小重山》
目下神州苦難多。硯臺陪劍懶,黯消磨。庾樓空嘆月蹉跎。天不語,看似夜平和。
舉國太平歌,邊情驚木馬,老廉頗。寸功未立影先駝,心不死,還我舊山河!
七、練習
課堂背誦默寫本詞,課后試著與后面三首詞粗略對比閱讀。
八、全體起立,誦讀誓詞:“大丈夫當志存高遠,出則憂國憂民,入則為國為民!豈不壯哉?”(1min)
課程結束
鞠躬感謝大家。謝謝!歡迎諸位批評指正。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背誦這五首詩詞。
2、能力目標: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體會詩詞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標:走近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當時的感情,激發自己的詩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詞作所表現的征人遠征邊塞、遠離家鄉的痛苦。
2、體會豪放詞的風格特色
三、教學難點:
1、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感悟該詞的豪放特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
五、課時準備: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1、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2、討論——質疑——點撥法。質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3、描述法。激發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4、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沉悶的格局。
七、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新課: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的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請大家回顧曾經學過的有關詩歌背誦其中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分組比賽交流]
1、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4、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的邊塞詩;范仲淹的《漁家傲》
?。ǘ?,背景簡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每戰輒敗。1038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陜北數縣,延州成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陜西經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范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線,力完狂瀾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軍制,團結上下,生產戍邊,漸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稱他為“胸中自有數萬甲兵”。這首詩就作于此時。
?。ㄈ?,品讀《漁家傲》: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奏感情意境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奏感情)
個人表現讀:(學生品評:發表看法。。)
3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ㄋ模?,賞析《漁家傲》:
1、賞析上闋:
賞析:詞的上闋,展現的是一幅邊塞風光圖:[寫景][引導學生想象進行口頭筆頭訓練,互相補充]塞下秋來風景異:[詩人的家鄉在江南水鄉,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點明環境,“秋來”點明時令,秋天到了,北方邊塞的風光與江南風光迥然不同,別具特色:[突出“異”:總寫]并從三處來體現:[分寫]
衡陽雁去無留意:[特寫]
?、俅笱隳巷w:邊塞已自荒涼,秋來更加蕭瑟,大雁向衡陽飛去,沒有絲毫的留戀之意。[極言邊地荒涼,連鳥也不愿久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將士們條件艱苦。][視覺上悲涼]
四面邊聲連角起:[單調孤苦的生活]
?、谶吢曀钠穑喝纤闹茼懫鹆颂赜械倪吢暎何黠L呼嘯,駝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蕭蕭,襯上悲涼的軍中號角聲,使得邊塞的秋天更顯蕭殺。[聽覺上的震撼]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想象陜北黃土高原的地勢,體會戰士的感受]
?、酃鲁锹淙眨涸谛标栁鞒?,煙霧繚繞中的千山萬壑,猶如屏障,重重疊疊,前句描繪出一幅雄渾壯闊的畫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但是“孤城閉”三字頓然情勢突變,顯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門緊閉的景象。“閉”字寫出戒備森嚴,透出緊張氣氛,可見戰事緊張,戰士們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衛孤城,防止來犯。[又一次寫出戰士身處荒涼邊塞,但責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壯闊的景象恐怕無心欣賞]
從視覺上把整個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同時感受邊塞將士的慷慨悲壯的情懷。
2、賞析下闋:
濁酒一杯家萬里:[“一杯”與“家萬里”形成對比]
此句為詩人自抒情懷的句子,他身負重任,戍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萌發鄉關之思,然而濁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濃重的萬里之愁?。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們如今怎樣???難以知道。也許家中的妻兒老小也正思念著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細節進入人的內心刻畫]
燕然未勒歸無計:
邊疆未清,燕然未勒[功業未就]還家之計無從談起。[運用典故:東漢大將竇憲在燕然刻石記功而還。詩人運用典故,表明自己戍邊報國的一腔熱情。但是在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時代,要想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談何容易?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使他充滿苦悶與悲憤。
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濃霜滿地的夜晚,[由白天———黃昏————夜晚],一片蕭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在這樣的夜晚,鉤起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愁,白發蒼蒼的將軍,遠離家鄉的士卒淚水盈眶,久久難以入眠,都流下了憂國思家的淚水。
3、課文:
這首詞在蒼涼悲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的基調,拳拳愛國之心,濃濃思鄉之愁,表現了守邊將士的悲壯情懷,慷慨而又惆悵的情緒。整首詞不失為一抵御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
八、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邊塞詩派的形成及特點。
九、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理解詞作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地吟誦詞作,讀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作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理解詞作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吟誦品讀詞作,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
由《岳陽樓記》最后一段朗讀導入:
一篇《岳陽樓記》感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讓我們了解了范仲淹作為政治家的憂國憂思。其實他還是一名武將,曾駐守邊塞多年,今天我們通過《漁家傲·秋思》這首詞來領略一下他的邊塞情懷。(板書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介紹:
2、背景簡介:
3、釋題:
“漁家傲”是什么?
“秋思”這一題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字音。
2、說說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四、小組合作,提出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衡陽雁去無留意”這句詩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歸無計”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討論,解決疑問。
六、有感情地品讀詩歌。
今天咱們重新認識了范仲淹。在蒼涼悲壯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幾句詞寫出了自己和許多的將士們思鄉又憂國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讓我們也仿佛置身于邊塞的蕭索中感受著將士們悲涼的心情,這就是詩詞文化的魅力。
七、背誦詩歌。
八、課堂小結: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整首詞不失為一篇抵御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篇。
九、課堂練習。
《斷章設置問題》:斷章設置問題第1篇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 了解詩歌解讀詩無達詁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2、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習慣,鍛煉交流、表達能力;2、 理解并分析短詩的主旨;(二)過程與方法1、詩歌鑒賞
《蒲柳人家教案板書》:蒲柳人家教案板書第1篇 教學內容 分析《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通過充滿稚氣、機靈頑皮的何滿子的眼睛,勾勒了京
《模仿風雨吟寫一首小詩》:模仿風雨吟寫一首小詩第1篇風雨吟仿寫詩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前行,有陽光明媚的白天,也有風雨交加的夜晚。漫漫人生路,當你在暴風雨中瑟瑟發抖,孤立無助時,有沒有想過用以往經歷過的陽光來溫暖你風雨中的心靈。在我的記憶中,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