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住京華總結,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目標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重、難點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3、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學 案 學生活動及教學設計 一、預習復習
1、導入
2、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1875年生于紹興,原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生于一個封建家庭,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同盟會?;貒髣撧k《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后回紹興組織光復會,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后被捕,堅貞不屈,六月六日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創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二、自學探究
1、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注意《滿江紅秋瑾》 中的典故:
①“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②“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
③“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3、概括文章的內容
上片:回顧過往生活 下片:思慮未來前途
4思考問題,體會詞作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華表的造型特征,了解華表的象征意義。
2.運用繪畫、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現心目中的華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認識華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刻畫華表的細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觀。
教具準備:“華表”圖片(課件)、范作、勾線筆、雕塑泥及工具。
學具準備:收集華表圖片、勾線筆、泥、各種紙盒、飲料瓶、手工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從電影節華表獎的獎杯引入。提出探究“華表”的主題。(華表獎獎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們常說的“華表”。“華表”到底是什么?)
二、發展階段
1. 學生分組上臺展示所收集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用簡短的語言加以介紹。通過交流讓學生了解華表的來歷及其象征意義。教師對各組收集資料的情況進行點評和小結。
2. 教師播放課件組織學生欣賞各式華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華表的細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稱和象征意義(典型代表天安門前的漢白玉華表柱,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說是象征中華民族的圖騰柱)。 引導學生感受華表雕塑古樸精美的整體風格。
3. 組織學生欣賞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現的“華表”作品。教師重點講解或示范線描、泥塑、綜合材料組合等的基本表現方法。
4. 學生分區開展創作活動(繪畫、泥塑、綜合材料)。
三、展示評價階段
分組展示,組織學生欣賞同學的作品。學生自評談創作心得,教師點評,學生互評提出修改意見。
四、收集整理階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與延伸
欣賞原始部落以及少數民族的圖騰柱,了解圖騰柱文化。
教學目標: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預習復習
1、導入
2、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1875年生于紹興,原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生于一個封建家庭,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同盟會?;貒髣撧k《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后回紹興組織光復會,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后被捕,堅貞不屈,六月六日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創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
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二、問題導學
1、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注意《滿江紅秋瑾》 中的典故:
= 1 GB3 ① “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 2 GB3 ② “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
= 3 GB3 ③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3、概括文章的內容
上片:回顧過往生活
下片:思慮未來前途
4思考問題,體會詞作感情。
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復雜心情。
用下列句式說話:從詞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從-----------一句話體會到的。這句話-------------(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教學目標
1. 充分朗讀詞作,仔細品味推敲,讀出詞的情境;
2. 通過朗誦與注釋資料的佐證,體悟秋瑾女兒身,男兒志的一腔報國之情;
3.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對古詩詞情境的把握。
教學難點:感受詞人的愛國胸襟和英雄氣概。
教學方法 朗誦 討論 點撥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初一學過一首漢樂府《木蘭詩》,認識了一位巾幗英雄木蘭(代父從軍)。這節課的作者也是位巾幗英雄。(引出作者——秋瑾)
解題:《滿江紅》是詞牌名,之前岳飛也寫過,一首什么樣的詞?(生答)
二、讀詞,識秋瑾
1.讀準字音,請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拭、蛾眉
2.讀出句讀,無標點朗讀。八年風味/徒思漸,苦將儂/強派作蛾眉
3.讀出詞的情境:(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1)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小住”表明時間之短,只有幾個月;“又是”中秋本該團圓,毫無欣喜,寄寓他地;“黃花開遍”表明菊花盛開,點明時令。“秋容如拭”寫出明凈秀麗的自然景觀。
(2)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漸。
“四面歌殘”用典故“四面楚歌”,表明腐朽的清政府統治下的晚清如同被漢軍包圍的項羽。(國家破敗)
“八年”“徒”結婚八年,白白地蹉跎青春無可奈何;“徒思浙”寫出她思鄉而不得歸的無奈。(個人孤寂)
4.小結
從詩的上闕部分,得知秋瑾是一位深居在封建婚姻和家庭中的苦悶彷徨的貴婦形象。
三、讀詞,懂秋瑾
1.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在封建家庭中做一位衣食無憂的貴婦不好嗎?
“蛾眉”“身不得,男兒列。”——詞中尋找
“鑒湖女俠”——注釋與資料輔助
進一步引導理解“競雄”“女俠”——注釋資料
2.理解秋瑾的“男兒志”。
“強派”“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等句。——回歸詞句
3.秋瑾為何想做男兒呢?請同學們根據注釋資料,列一個秋瑾大事年表。
1875年 出生
1896年 結婚
1903年 寓居北京
1904年 留學日本
1907年 去世
從這個大事年表中你得出哪些信息?
①秋瑾年僅32歲。
②本詞寫完不久就留學日本。
③一生處在民族危亡和清廷的腐敗中。
請同學們說說,秋瑾為何想做男兒呢?
4.到這里我們明白了秋瑾為何想做男子,為何會有“男兒志”了,但是當時的人了解嗎?
引導學生讀“俗子胸襟誰識我?”一句,你讀出了什么?
你是否讀出秋瑾不被人懂的憤懣?
你是否讀出秋瑾無人能懂的孤傲?
你是否讀出國內無人的悲哀?
你是否讀出了救國無路的迷茫?
引導學生讀出這一句的豐富內涵,深刻理解秋瑾的報國之志。
5.小結
由下闋內容得知,秋瑾對過去生活的決裂,決心做一名投身革命,尋求救國道路的戰士(英雄)。
四、讀詞,懷秋瑾
斯人已逝,浩氣長存。請同學們為秋瑾寫一段挽詞,表達哀思。要求:融入本詞中的相關內容。
示例:上天不公,強派你作女兒身;平生肝膽,卻又遠超男兒志。三十二年道路,誰識你英雄志?青衫不濕,因為我在試著懂你。
秋瑾1904年東渡,廣泛結交愛國人士,回國后,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于救國運動。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孫中山親題“巾幗英雄”。秋瑾以一弱女子之身,而走男兒的救國之路。以年輕之軀,熱烈之血肉,鋪一條光明之路。斯人已逝,然而,浩氣長存!
《斷章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斷章教學設計學情分析第1篇 一.作者簡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蘇海門湯家鎮,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是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 《尘敖?/p>
《蒲柳人家教案一等獎》:蒲柳人家教案一等獎第1篇共1課時6?。蚜思遥ü澾x) 初中語文 人教2001課標版1教學目標1、了解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2、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3、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課后反思》: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課后反思第1篇上完了《送東陽馬生序》,感想頗多。讓我真切體會到,只有做了,才會認真的思考,才會有真正的收獲。應該說,這堂課還是按照我原先的設想完成了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也突出了我預設的重難點,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幼兒園學習網】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